2020年4月16日,贵州茅台市值达到1.50万亿元,超过工商银行(1.38万亿)以及可口可乐(市值204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4万亿元),同时A股与全球食品饮料行业宝座。
2020年7月13日,茅台市值突破2万亿大关达到2.24万亿,再创新高。
A股登顶的市值神话,让贵州茅台的热度突破资本市场,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接踵而来的感叹、质疑、甚至讽刺的议论声中,稀缺的茅台酒价格“飞天”却依然供不应求。
行业一片欣欣向荣,独占鳌头风光无限,当下无疑正是茅台的高光时刻。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茅台的神话能否一直延续下去?
事实上,随着市值屡创新高,茅台的天花板反而越来越近。这一切,都由茅台自身特殊的属性所注定。
无法复制的茅台
茅台能不能被复制的问题由来已久,付诸实际行动复制茅台的也不在少数。能够完全按照茅台的生产工艺、原材料、生产环境等关键因素进行复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茅台能不能被复制还是有很多人存在疑问。
实际上,复制茅台的正规实验早在上世界70年代就已经进行过。
1975年,当时的提出茅台异地实验的设想。经中科院、贵州省科委、茅台酒厂科研专家及全国部分酿酒专家筛选,以贵州省遵义市十字铺作为试验基地。从茅台酒厂调来原茅台酒厂厂长、党委副书记郑光先,原副总工程师杨仁勉,实验室主任林宝财等28位人才组成专研小组,从技术人员到工艺流程,再到原材料、辅料、生产设备,甚至试验基地等也从茅台酒厂搬运,严格按照茅台酒酿造流程、遵循自然变化进行严苛试验。
异地试验历时十一年,经历9个周期、63次轮次,30000多次分析试验。
1985年包括时为茅台酒厂总工程师季克良先生在内的25位专家对试验制酒进行评定,最终鉴定委员给出了试制酒“色清,微黄透明,酱香突出,幽雅,酒体较醇厚,细腻,入口酱香明显,后味较长,略带苦涩,空杯留香雅致较持久,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的评语,做出了“鉴定酒质量接近市售茅台酒水平”。
历时十一年,在最接近茅台镇条件的地区,用茅台原有酿造工艺、流程、设备、核心技术人员的试验,也只做出了“最接近”茅台酒水平的酱香酒,更别说其他地区的实验了。
对于所有的异地复制茅台酒而言,离开了茅台镇,也就酿不出茅台酒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实验者可以搬走茅台酒酿造的所有的其他部件配方,但无论如何也搬不走其微生物环境,可以说,茅台酒股份公司周围整个大自然,都在为茅台酒保守秘密。
那么茅台本地的酒厂为什么也生产不出“茅台”酒呢?茅台镇的酒厂,酿酒的原料和工艺都是相同的,这个已经没有什么异议。如果要拉开彼此的距离,得在贮存和勾调上下功夫,有些秘密是不能公开的,比如贮存环境的湿度、光照、风力等自然要素,勾调时各轮次酒、不同窖底、不同风味、不同年份等基酒的比例。因为这些是核心秘密,也是茅台镇酱酒拉开品牌差异的关键。
不少白酒专家认为,复制茅台所生产出来的只能称之为酱香酒,而酱香酒和茅台酒之间,还有着一道高高的门槛。
茅台的天花板
“茅台酒无法复制”其实是一把剑,既成就了茅台深不可测的护城河,牢牢确立茅台酱酒标杆的地位,却也给茅台埋下了“画地为牢”的魔咒。
扩大产能是业绩增长的基本方法。近几年贵州茅台在竭力扩大产能,但茅台镇用来建造茅台酒厂房的地方有限。刚卸任不久的贵州茅台原董事长李保芳曾说,2020年茅台酒的设计产能将达到5.6万吨(实际产能会大于设计产能,可能在6到7万吨),此后将不再扩产。
这预示着贵州茅台的天花板隐隐在望。一是产能的天花板,实际产能7万吨可能就是未来十年贵州茅台的年产量极限。
另一个是市场容量的天花板。酱酒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仅占全国白酒产能的7%。产能小就意味着当下所占的市场份额有限,换言之,整个酱酒市场的盘子就这么大,一个品牌又能有多大的空间呢?按照实际产能7万吨计算,2024年可销售茅台酒将达到近6万吨,考虑到茅台价格的上涨,酱酒市场能容纳6万吨茅台酒吗?更何况还有众多白酒知名品牌也在争相扩大高端酒产能抢夺市场。
世界酱香酒核心产区
酱酒龙头茅台的天花板危机,为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整个酱酒行业敲响了警钟。弘扬酱酒文化,构建行业生态,把整个酱酒市场做大做强,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酱酒行业进一步发展战略中的核心问题。
6月8日,茅台、郎酒、习酒、国台、珍酒、劲牌、钓鱼台等7家重量级酱酒企业负责人齐聚茅台古镇,共同发起并签署《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企业共同发展宣言》。
这也是中国白酒历史上,赤水河两岸酱酒企业为彼此共同的传统、信念、理想与价值观发出赤水河谷酱酒的好声音。由此,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从概念照进现实,赤水河畔的酱香酒企以弘扬酱酒文化为志向,共同构建“生态基础最牢固、生产工艺最独特、产品品质标准体系最权威、产区品牌最响亮、酱酒文化最鲜明”的国际产区。
酱酒大繁荣时代到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军格局是,汾酒从改革开放后到上世纪90年代二十年光阴,完成中国白酒市场入门级教育,随后是以五粮液为首的二十年普及型教育称王阶段,接下来中国白酒进入了当之无愧的“茅时代”最少二十年黄金周期。
近年来白酒消费趋势呈现出显著的“酱酒热”。除贵州酱酒大本营市场外,全国大部分省份的酱酒消费氛围已经形成,北京、河南、山东、江苏、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广西等省份酱酒市场开始起量,其他省份的酱酒消费也遍地开花。
“酱酒热目前仅仅是一个开端,在今后较长时间内,酱酒都可能是中国白酒最热的板块之一。在这轮热度过程当中,我预测未来10年左右持续走热应该是没问题的,因为酱酒品类的产能、产量和其他一些属性已经给我们留了足够的空间。”
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周山荣表示,到2030年,国内酱酒产能可能达到30万~40万吨,但在行业的占比仍然是相对较低的。
据不完全,2019年,我国酱香型白酒产能约55万千升,完成销售收入1350亿元左右,实现利润约550亿元,以全国白酒行业7%的产能,实现了21.3%的销售收入和42.7%的利润,酱香型白酒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整个酱酒市场以高于白酒行业平均增速2~3倍的速度在快速增长,朝2000亿级体量急行军,成为我国白酒市场的风口和主赛道,酱酒大繁荣时代已经到来!
未来黄金十年的稀缺资源
“优质固态原酒仍是市场稀缺资源”!白酒行业级人物,中国酒业协会固态白酒原酒委员会理事长谢明表示,原酒是指粮谷固态发酵的,未外源添加食用酒精或者风味物质的酒。其核心是敬畏自然、坚守传承,即不能改变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敬畏自然、坚持传承的延伸就形成了产区概念。换句话说,就是只有泸州、宜宾、遵义等有限的区域才能产出好酒,都离不开大自然眷顾下的产区概念。
2000年,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向贵州省人民政府提出了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的界定申请,同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技术监督局核准,确定了茅台7.5平方公里贵州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同年8月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茅台酒原产地域保护申请,经审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3月29日发布公告,批准对茅台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从这开始,茅台成为了中国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白酒,而茅台镇7.5平方公里的范围注定成为了茅台酒的核心源地,也注定这7.5平方公里成为了酱香酒的高贵血统、优良品质的标签。毫无疑问,这一区域就是酱酒未来黄金十年的稀缺优质资源产地。
拥抱稀缺资源,抢占财富高地
随着“世界酱香酒核心产区”的打造,茅台7.5平方公里原产地势必成为核心中的核心。茅台酒不能被复制,茅台酒核心产区同样也不能被复制;茅台酒是稀缺资源,茅台核心产区的酱酒也都将成为稀缺资源。酱酒未来黄金十年,这里就是必抢的财富高地!
神秘酱韵 贵矛天成
茅台核心产区7.5平方公里之内,距茅台酒厂直线距离1.5公里,隔赤水河与茅台酒厂守候相望,同根同源。
杨蔚然(杨酒师)家传酿酒秘方及技术,柔顺酱香生产工艺,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茅台镇白酒生产许可证,拥有多条自动罐装生产线和质量检测中心,酿酒基地有航车酿酒车间3个,手工酿酒车间1个,酒库存有1000斤一坛的酱香老酒一千多坛,还存有50吨至300吨的罐装老酒60多罐,近一万吨。
茅台酒核心源地,专利柔顺酱香工艺,精准定位80、90后新一代酱酒消费群体;贵矛系列酱酒,给自己喝的酱酒,送给亲人的酱酒!
新一代年轻态柔顺酱酒典范。贵矛酱酒,欢迎品鉴!